視頻
近期展覽
拍賣新聞
學術視角
專題專訪
時下焦點
人物特寫
_
學術視角
擁者為帝-千年國璽和氏璧
中國古代典籍《韓非子·和氏第十三》曾記載了一個故事: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發現了一塊石頭並判定內藏美玉,卞和將這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,但楚王的玉匠確認為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,卞和因而被砍去了左腳,楚厲王駕崩後楚武王即位,卞和再度獻玉,依舊被玉匠認定為是石頭,卞和再失去了右腳,
直到西元前
689
年楚文王即位後卞和第三度獻玉。但因他失去了雙腳無法行走,於是他只能懷抱璞玉坐在路邊大哭。文王聽說了這件事,派人去把卞和接來問明其緣由,卞和泣曰「臣不是因為失去雙足而悲傷哭泣,是因為珍寶被說成石頭,忠於君王卻被誣陷成欺騙,所以悲憤難鳴。」楚文王聞之遂命人把璞玉剖開,果然是一塊寶玉。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,賜名「和氏璧」,楚文王用以昭示卞和的膽識與忠貞。成為楚國國寶。
400
年過後,和氏璧出現在趙國,秦國以
15
座城池作為交換條件向趙國索取和氏璧,趙國憑著藺相如的高超手腕「完璧歸趙」,西元前
228
年秦滅趙國,和氏璧歸秦國所有,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將和氏璧雕琢為傳國璽,丞相李斯在傳國璽刻上的「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」,令傳國璽成為了皇帝的信物,傳國玉璽取代周天子的九鼎成為正統的象徵。
和氏璧存在的
1600
年間中國換了上百個皇帝、首都在長安與洛陽來來回回數次,僅有和氏璧,這顆傳國璽一直都在。直到後唐廢帝李從珂在契丹聯軍的進逼下於京師洛陽自焚而死,傳國玉璽不知所蹤,就此亡佚,這個流傳超過千年的和氏璧傳奇告終。
如今「璽」一字代表著皇帝的印信。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,誰能得到它,誰就是真命天子。歷朝歷代的君主,為了爭奪這枚印章,不知道殺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……而如今,它存在的那個時代早已老去,和氏璧的真身亦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,銷聲匿跡,只留下它們身上曾經喧囂的故事。
雖無緣見到傳說中的千年傳國玉璽和氏璧,但我們仍可一窺近年在拍賣市場出現的歷代皇帝御用國壐
。
雍正帝御寶鏤雕龍鈕白
成交價:
3538
萬
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
成交價:
1
億
2162
萬
康熙帝御寶「敬天勤民」檀香木璽
成交價:
3
億
8700
萬
康熙帝御寶「敬天勤民」檀香木璽
成交價:
3
億
8700
萬
明清兩代因傳國璽已亡佚,各朝皇帝篆刻了多顆國璽做為傳國玉璽的替代,材質也不再限於玉,如2016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的康熙「敬天勤民」即為檀香木璽,這顆體現康熙皇帝治國理念的木璽成為了史上成交價格最高的國璽,這些代表皇帝與帝國信物的國璽,乘載了當年無上的權力與帝王的治國理念,自然尊爵不凡。
TOP